快科技12月30日消息,今日下午,中國汽研發布行業首個《2024中國汽研汽車指數“極北寒測”測評洞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據介紹,該報告基于我國“廣地域、寬溫域”的地域特色,結合中國道路交通事故數據,對市場16款主流新能源車型開展了復雜及高寒環境下的智能安全與高效節能性能測評。
涵蓋復雜環境、高寒環境兩大場景,智能安全、高效節能兩大維度,包括霧天安全、逆光安全、雪天安全以及續航抗衰、充電效能、空調采暖六大測評項目共九種工況,全面評估了車輛在極端條件下的性能表現,據此得出四大洞察發現及消費者用車建議。
測評結果顯示,在霧天、逆光環境下,帶激光雷達測試車輛智駕系統表現普遍較佳,通過率超八成,逆光、霧天智駕系統相對完善;部分攝像頭融合毫米波雷達方案霧天與逆光表現欠佳。
對此,中國汽研建議,企業可加強視覺算法優化與升級,提高復雜環境識別率與響應。
在路面積雪場景下,試驗車輛智駕系統表現不佳,通過率不及四成,積雪路面帶來的摩擦力減小,影響車輛制動。
報告顯示,企業應加強智駕系統和功能與行駛數據、車輛多傳感器融合,提升在雪天環境下的智駕系統學習或調控能力,優化代算法或控制。
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下,尤其是面臨極端天氣、復雜路況或光線不足等條件時,輔助駕駛系統往往面臨一系列挑戰。
測評結果發現,在復雜環境下,駕駛車輛,輔助駕駛系統可能會出現誤判或自駕功能響應不及時等風險,如主目標物識別轉移、攝像頭受限或致盲,激光雷達信號減弱等現象。
結合本次試驗數據,企業不應過度宣傳智駕功能,企業應對消費者進行智駕功能教學和使用手冊完善,企業應明確設定智駕受限時應加以強制性提醒消費者接管。
綜合現階段智駕水平發展,駕車還應以駕駛員駕駛為主,仍需實時關注路況、減速慢行。
測評結果顯示,試驗車輛續航測試通過率超八成,表現較好,全續航過程中分配給驅動的能量最佳可超過83%,整車能量管理技術和低溫電池保溫、加熱技術應用較好。
充電測試通過率則稍顯不足,通過率為六成,處于相對較好水平,優秀車型峰值充電功率可高達133kW,“補能焦慮”得到較大緩解。
相比之下,采暖測試表現不足,通過率僅五成,PTC加熱技術仍是低溫主流方案,熱泵空調在-20℃環境的效果應用欠佳,仍需進一步改進和優化。
必一運動sport網頁版登錄
測評結果發現,在平均溫度-20℃高寒環境下,插電/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在低溫環境下的電量平衡策略有待精細化標定,減少不必要的油電轉化過程,提升混動系統效率并降低CS階段的燃油消耗。
對此,企業應進一步提升整車熱管理集成化和智能化程度,在電池熱管理、高效節能空調、發動機快速暖機、余熱回收利用、主動進氣格柵等節能技術領域持續提升應用效果,改善車輛的低溫環境適應性;高寒環境對新能源汽車的性能影響客觀存在,須保持良好的用車習慣。
高寒環境對新能源汽車的性能影響客觀存在,須保持良好的用車習慣,可使用座椅加熱、方向盤加熱代替使用空調。
養成柔和的冬季駕駛習慣,盡量避免急加速、急減速,以降低低溫環境下電池放電倍率,提高制動能量回收率,延長續駛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