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線從最初的嶄露頭角到如今的智駕龍頭,幾乎每一步都備受關注。其創始人余凱曾任職于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百度像是對外輸出人才的地方,曾經人才濟濟,但有趣的是在百度啥也搞不成,出了百度后很多都發展的不錯。
2019 年,對于地平線來說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其推出了中國首款車規級 AI 芯片征程 2,這一芯片的誕生,填補了國內車規級 AI 芯片的空白,為國內智能駕駛產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次年,征程 2 成功實現量產上車,地平線也因此成為國內唯一實現車規級人工智能芯片前裝量產的企業,正式開啟了其在智能駕駛市場的大規模商業應用之旅。
2024 年 4 月,地平線重磅發布新一代車載智能計算方案征程 6 系列 。征程6系列一次性帶來了6款產品,征程 6 系列算力覆蓋 10 TOPS 至 560 TOPS,能夠滿足低、中、高階智能駕駛的差異化需求,成為業界首款能夠覆蓋從低到高全階智能駕駛需求的系列車載智能計算方案 。
必一運動sport網頁版登錄
根據佐思汽車研究的統計,2024 年 1-8 月中國乘用車 L2+及以上芯片供應商市場,公司以 14.7%的份額位列第四,裝機量達 23.3 萬顆。中高算力芯片供應商中,英偉達、Tesla、地平線%左右的市場份額。而細分到第三方供應商,就只剩下英偉達和地平線兩家。
從成立到發布芯片,再到業界領先,地平線機器人在短短幾年內,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打進世界巨頭之間的戰斗,著實不容易。
地平線的獨特之處在于,其產品方案并非強制整體出售,而是提供多層次合作模式。企業既可以選擇購買芯片 IP、算法、工具鏈等核心技術模塊進行二次開發,也可以直接采用完整的芯片或硬件產品。這種靈活的合作模式,既能滿足車企自研需求,也能為無深度開發能力的客戶提供快速部署方案,極大地提升了合作的靈活性和適應性。
可以理解成這是一個極度開放的生態,上下游的企業可能包括同行,都有可能使用到地平線的技術和產品,尤其是架構、系統、算法等底層技術,還有靈活且易用的工具組合(如地平線天工開物、地平線踏歌和地平線艾迪)。一旦合作上,使用越久依賴越大。
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地平線 億元、15.52 億元,復合增長率達 49.23%。2024 年上半年營收 9.35 億元,同比增長 151.58%。汽車解決方案是公司主要營收來源占比達97.7%,其他是一點非智駕業務。汽車解決方案收入中,授權及服務方案占比較高達到73.9%;產品解決方案占比23.8%。
2021-2024H1,公司期內虧損分別為20.64億元、87.20億元、67.39億元以及50.98億元,期內虧損主要由于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帶來的虧損;經營虧損分別為13.35億元、21.32億元、 20.31億元以及11.05億元。
地平線光是每年的研發費用都要超過總營收。2021-2024H1,公司的研發投入分別為11.44/18.80/23.66/14.20億元,分別占收入的245.04%、207.57%、152.50%以及151.90%。整體來說占比呈下降趨勢,但依舊是入不敷出。在行業格局徹底穩定之前,地平線必須保持較高的研發投入保持技術領先。
好在公司現金充足,2021-2024H1,公司期末現金及其他現金等價物分別為80.50億元、66.09億元、113.60億元和104.52億元,足以支持多年后續的經營。
同時,市場競爭也是愈發激烈,地平線目前的行業地位并沒有十分穩固。可以看到,中高階算力芯片玩家逐漸增多。
當前市場節奏加快,隨著比亞迪直接掀桌智駕市場,高階智駕主力價格帶不斷下探,本來高階智駕可能只慢慢卷到15-20萬元,現在幾乎得成為汽車標配。這對地平線來說是好事,但也催著地平線要快馬加鞭,若是造車廠繼續往上卷,為了保持競爭力,那么部分車企也不得已只能尋求海外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