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3月3日,2025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在西班牙巴塞羅那會展中心盛大開幕。被視為AI大模型落地的首選載體,AI眼鏡及XR產品也成為本屆展會的亮點之一。與此同時,A股上市公司布局AI眼鏡產業鏈正酣,近期更有龍旗科技、晶盛機電等公司“組團”進軍AI眼鏡領域。東方財富AI眼鏡概念股已多達78只,涉及芯片、傳感器、屏幕、電池、解決方案、整機、ODM代工等多個環節。
2025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于3月3日在西班牙巴塞羅那拉開帷幕,AI眼鏡及XR(擴展現實)產品成為本屆展會最耀眼的明星。繼年初CES展會后,這一領域再次引發全球關注。高通、三星、Meta等國際巨頭展示了新一代AI眼鏡解決方案,而中國企業如星紀魅族、虹軟科技等則以創新功能搶占市場——例如星紀魅族的StarV Air2 AR智能眼鏡,憑借實時翻譯與“提詞器”功能,一周內銷量飆升5倍,成為商務場景的革新標桿。IDC預測,2025年全球智能眼鏡出貨量將達1280萬臺,中國市場更以107%的增速領跑,標志著AI眼鏡從概念邁向規模化落地的關鍵轉折點。
AI眼鏡的爆發背后,是A股上市公司對產業鏈的全面滲透。東方財富數據顯示,AI眼鏡概念股已多達78家,覆蓋芯片、傳感器、屏幕、電池、ODM代工等環節。傳感器技術:智能交互的核心支撐作為AI眼鏡感知環境與用戶行為的關鍵組件,傳感器技術的突破直接決定了產品的功能性。例如,高精度光學傳感器結合AI算法,可實現手勢識別、眼球追蹤等功能;環境傳感器(如陀螺儀、加速度計)則支持空間定位與動態交互。在MWC展會上,多家企業展示了搭載多模態傳感器的AI眼鏡,例如通過語音與手勢混合輸入實現無縫操作。此外,國內企業如鯤游光電通過晶圓級光學技術大幅降低光波導成本,為傳感器模組的輕量化與集成化提供了新路徑。產業鏈整合加速2月27日,龍旗科技、晶盛機電等四家浙大系企業簽署《AI/AR產業鏈戰略合作協議》,提出以“技術標準+產業閉環+國家品牌”構建護城河。其中,晶盛機電的碳化硅材料技術將AI眼鏡重量壓縮至20g以下,突破佩戴舒適性瓶頸;龍旗科技則依托ODM代工優勢,推動整機量產與成本優化。這一合作標志著中國企業在AI眼鏡核心環節的國產化突破,從硬件定義轉向“AI定義硬件”的生態重構。
AI眼鏡的競爭已超越硬件參數,轉向場景化應用的深度整合:1. AI大模型賦能交互升級云天勵飛自研的“云天天書”大模型被應用于閃極AI眼鏡,支持多模態交互與記憶系統,使其成為用戶的“外置大腦”。2. 行業場景剛需化教育、醫療、工業等領域成為落地重點。例如,實時翻譯功能重塑跨國會議體驗,AR輔助維修提升工業效率,而醫療場景中AI眼鏡可實時顯示患者數據。3. 輕量化與全天候使用碳化硅材料與衍射光波導技術的結合,使設備續航延長且適配戶外強光環境,推動消費級市場普及。
盡管前景廣闊,行業仍面臨三重挑戰:技術迭代風險:L4級智能眼鏡需突破實時3D建模與低功耗算力瓶頸,2027年或成技術賽點;供應鏈成本博弈:傳感器、光波導等核心部件成本下探速度將決定終端價格競爭力;用戶認知重構:從“嘗鮮”到“剛需”的轉變依賴場景滲透率提升,需頭部廠商持續教育市場。
必一運動
必一運動
MWC2025不僅是一場技術秀,更揭示了AI眼鏡作為下一代人機交互入口的戰略地位。隨著中國產業鏈從跟隨者轉向標準制定者,全球競爭格局或將迎來重塑。未來兩年,能否在傳感器融合、生態協同與場景創新中占據先機,將成為企業突圍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