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8日晚,安培龍301413)(301413.SZ)披露2024年年報及2025年一季報。2024年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40億元,同比增長25.93%;實現歸母凈利潤8263.76萬元,同比增加3.44%。2025年第一季度,安培龍迎來“開門紅”,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1億元,同比增加42.15%,實現歸母凈利潤2036.96萬元,同比增長59.49%。扣非后凈利潤更是暴增63.85%。
安培龍是第一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也是國產傳感器龍頭。公司以領先的智能傳感器技術為核心,致力于為客戶提供溫度、壓力、濕度、空氣、力等多維感知和控制解決方案,形成熱敏電阻及溫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氧傳感器、力傳感器四大類產品線,產品廣泛應用于汽車、家電、光伏、儲能、充電樁、物聯網、工業控制、醫療、低空經濟、機器人等領域。
傳感器作為家電、通訊設備、工業控制系統、汽車電子以及醫療設備等產品中的核心關鍵部件,對于實現工業的轉型升級、提升產品質量與可靠性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在工業轉型升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多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
根據賽迪顧問數據,2023年全球智能傳感器市場規模達到487.2億美元,同比增長12.9%;中國智能傳感器市場規模達到1190.2億元,同比增長18.64%,增速較全球高出約6個百分點。中國智能傳感器市場規模的增長主要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車、工業自動化等領域需求的持續帶動。
與此同時,智能傳感器領域仍具備廣闊的國產替代空間。歐洲、美國和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憑借其在傳感器領域的深厚技術基礎和成熟的產業上下游布局,幾乎壟斷了“高、精、尖”智能傳感器市場。東吳證券研報顯示,截至2023年,中國約60%的敏感元件和傳感器仍依賴進口。
隨著中國對傳感器及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重點鼓勵與大力扶持,《“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電子信息制造業2024-2025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等一系列政策出臺,國內企業在部分傳感器品類上國產替代步伐加快,并在智能駕駛、智能家居等新興領域加速追趕。在此背景下,經過多年技術積累,擁有從材料研發到生產制造的完整產業鏈,以及全流程自主研發能力和核心技術的國產傳感器龍頭安培龍,有望持續乘勝追擊,擁有極大增長潛力。
安培龍深耕敏感陶瓷、MEMS、IC設計等技術領域,并創新性地將其融合。依托敏感陶瓷技術、MEMS技術兩大成熟技術平臺,以及IC設計與研發布局,逐步形成材料+IC芯片+傳感器模組的垂直產業鏈。經過多年不懈努力,公司形成熱敏電阻及溫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氧傳感器、力傳感器四大類產品線,包含上千種規格類型產品,公司主要產品的靈敏度、精確度及耐候性等多項性能指標已處于行業前列。
豐富的產品矩陣、先進的性能指標背后,源于安培龍在材料技術與制造工藝兩方面構筑起的卓越實力。事實上,傳感器性能指標差異,根源來自前述兩大領域的競爭力。材料方面,憑借多年對陶瓷材料的開發經驗積累,公司已掌握材料配方、粉體制備、漿料制備等陶瓷及漿料材料技術;工藝方面,公司通過持續的自主研發,逐步建立了包括材料配方、陶瓷基體制備、成型、燒結、印刷、封裝等垂直產業鏈的核心工藝技術平臺。
在材料技術與制造工藝兩方面擁有顯著的技術優勢護城河,來自安培龍長期以來對技術儲備及研發投入的重視。自成立以來,公司堅持以技術創新為核心驅動力,致力于豐富智能傳感器領域的產品矩陣,拓寬下游應用領域,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經多年耕耘,公司已擁有大量陶瓷材料配方儲備、實驗數據及豐富的行業應用經驗。
2024年內,為提升核心競爭力,安培龍積極布局供應鏈上游,在優勢基礎上進一步拓展MEMS技術以及IC設計技術平臺能力,公司相繼成立了歐洲比利時研發中心及上海研發中心,匯聚國際化人才與技術資源。與此同時,公司持續增加研發投入,達到6261.65萬元,較上年同比增加32.10%。知識產權方面,截至2024年末,安培龍共獲得專利授權77項,其中國內發明專利24項,境外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50項,參與國家標準、團體標準制定分別為3項、1項。
除加大研發力度并不斷豐富產品矩陣外,2024年內,安培龍在新興下游應用拓展方面取得顯著進展,尤其為機器人、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等領域的長遠發展夯實根基。
在機器人領域,安培龍與天機智能合作研發基于MEMS硅基應變片+玻璃微熔工藝的力傳感器,與機器人用六維力傳感器技術路線及工藝具有同源性,其產品可廣泛應用于機器人的關節模組上,能夠實時感知各關節扭矩和控制末端力,提高機器人的安全性能和交互性能,以滿足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等機器人對力測量的精確需求,還可在人形機器人上進行實際應用。2024年內,公司單向力傳感器以及力矩傳感器已完成開發,后者可為機器的力控制和運動控制提供更全面、精確的力感信息,可滿足機器在復雜環境下的作業需求。
必一運動sport網頁版登錄
與此同時,另一極具增長潛力的新興應用領域——新能源汽車,也為安培龍打開增長空間。中汽協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汽車產、銷量雙雙突破3100萬輛大關,分別同比增長3.7%、4.5%;新能源汽車產、銷數量均突破1200萬輛,分別同比增長34.4%、35.5%,連續十年位居世界首位。與此同時,在宏觀經濟活力釋放、“兩新”政策發揮作用,以及海外市場空間擴大等有利因素影響下,汽車市場高景氣態勢持續,將帶動汽車傳感器等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的技術升級迭代及市場空間擴容。
汽車傳感器技術是智能網聯汽車進步的核心。車身感知傳感器遍布底盤制動、車身等主要核心系統,可通過實時準確地追蹤關鍵參數,持續監控并調整車輛各系統運行狀態保證其穩定性,助力碳排放減少;還可通過駕駛者的個性化設置自動調節駕駛體驗,實現更高級別的自動控制。
在此背景下,安培龍正積極拓寬傳統優勢業務熱敏電阻、溫度傳感器在汽車領域的應用。溫度傳感器廣泛應用于汽車空調、動力系統的關鍵部位中水溫、油溫等的監測控制,隨著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的發展,溫度傳感器在汽車中的應用數量和單車價值均顯著增加,安培龍汽車溫度傳感器國產替代進程持續提速。
同時,安培龍還橫向拓展壓力、氧傳感器,把握汽車行業放量機遇。壓力傳感器是安培龍的重要戰略產品之一,其在汽車領域的應用主要分布在汽車空調、發動機、變速箱、商用車剎車、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等部分。陶瓷電容式壓力傳感器逐步成為安培龍重要的營收增長點,營收占比自2020年從零起步增長至2023年的47.4%。
氧傳感器方面,安培龍已掌握核心技術,隨著國六排放標準的實施和需求的增加,公司于2019年正式進入國內機動車用氧傳感器市場,面對國內氧傳感器市場對進口的高度依賴,公司從后裝市場入手,已獲得大量客戶訂單,銷售收入不斷增長。
在自動駕駛領域,2025年4月,安培龍董事會審議通過相關議案,擬使用超募資金建設新一代智能駕駛剎車系統EMB力傳感器產線萬元,以打造EMB力傳感器生產能力,提高產能儲備應對未來市場需求。據介紹,該項目規劃生產的EMB力傳感器,系基于MEMS 壓力芯片和玻璃微熔工藝的剎車力傳感器,適配于最新一代智能駕駛剎車系統,其可有效提升汽車制動系統的響應能力,縮短制動距離。
值得注意的是,該項目實施對安培龍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快速發展及智能駕駛逐步商業化落地,線控制動系統應用前景廣闊,其中,EMB實現了完全電控化,具有結構更簡單、制動響應更迅速、控制精準等優勢,順應整車架構向域融合升級趨勢,將成為未來主流應用方向。
安培龍以此項目為契機,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 EMB 力傳感器產品,有利于公司深入參與新能源汽車及智能駕駛發展產業鏈,響應市場需求,豐富自身產品體系,在長期可持續發展中不斷深化競爭優勢。目前,公司EMB用剎車力傳感器已正式收到國內知名公司項目定點,預計于2025年第四季度開始量產。
憑借產品性能與快速響應優勢,以及不斷拓寬的下游應用領域,安培龍與國內外知名品牌及其供應鏈企業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在汽車應用領域,公司采取“從國產自主品牌到合資品牌再到海外品牌”的市場拓展戰略,深挖現有客戶的潛在需求,目前合作客戶包括比亞迪002594)、上汽集團600104)、Stellantis、北美某知名新能源汽車客戶、東風日產、長城汽車601633)、東風汽車、吉利汽車、長安汽車、奇瑞汽車、一汽紅旗、廣汽埃安、理想、蔚來、小鵬、賽力斯601127)等。2024年5月,公司為北美某知名新能源汽車客戶建設投入的一條全自動溫壓一體傳感器生產自動化線實現大批量產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