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之星消息,2025年5月6日奧比中光(688322)發布公告稱公司于2025年4月29日召開業績說明會,嘉實基金、寶盈基金、金鷹基金、德邦基金、國壽養老、建信養老、法國巴黎銀行、日興資產、中金資管、財通資管、深圳贊道、匯添富、和灃資產、中信證券、國泰海通、招商證券、國聯民生、中泰證券、長江證券、天風證券、國金證券、國盛金控、平安基金、國投證券、投資者、中郵證券、銀華基金、融通基金、國聯基金、泰康基金、華商基金、信達澳亞參與。
具體內容如下:問:公司今年一季度的高增長主要是什么業務貢獻的?答:近年來,公司持續推進多元化市場戰略,努力提升市場拓展效能,通過構建“技術-商業”雙輪驅動機制,形成研發成果產業化閉環,目前戰略執行已取得階段性顯著成果。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在AIoT領域的業務(三維掃描、“碰一下”等)呈現較快增長態勢,實現營業收入 19,105.82萬元,同比增長105.63%;此外,公司通過持續構建全價值鏈成本管控體系,進一步推動研發效能提升與運營模式升級,第一季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2,431.50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5,309.57萬元,實現扭虧為盈。問:公司判斷這兩年業績快速增長的勢頭有沒有持續性?答:作為空間物理世界的真實數字化重現及各類型機器人“感知-決策-執行”鏈路中的首要環節,我們認為3D視覺感知技術已進入規模化商業應用快車道,有望持續受益于各類AI端側硬件及AI應用場景發展的浪潮。公司自成立起,已前瞻性布局“芯片+算法+光機”三位一體研發矩陣,通過技術預埋策略深度卡位具身智能賽道,依托核心自研芯片和自研算法引擎搭建技術嫁接平臺,持續提升研發轉化效率,形成技術護城河。2024年以來,通過持續推動研發效能提升與運營模式優化,公司在AIoT領域的業務呈現較快增長態勢,成功在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經營利潤轉正。隨著智能終端市場需求的持續擴張與公司智能制造基地產能的快速提升,公司已形成“技術迭代-量產提速-成本優化”的正向循環驅動范式,技術壁壘與規模效應產生的戰略縱深優勢有望驅動公司未來的盈利和業務結構升級,打開長期價值增量空間。未來,公司將持續關注行業內的新興領域與產品,以前沿技術模塊化輸出方式加速滲透各類型機器人、AI端側硬件、AR/VR等高增長場景,構建輻射全球的技術變現通道,努力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問:公司下游新品三維掃描儀的整體行業增速怎么樣?答:近年來,三維掃描技術持續突破,應用領域已覆蓋3D打印/展示、工業設計、逆向工程、藝術文博與數字文物典藏等諸多場景。根據ResearchAnd Markets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3D掃描儀市場需求為49億美元,2030年將增長至88億美元。為把握三維掃描市場快速增長的機遇,公司近兩年持續豐富和優化產品結構,已成功實現了在三維掃描領域的突破性進展。2025年4月,公司合作伙伴深圳市創想三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創想三維”)在年度戰略供應商大會上正式發布Otter Lite與Raptor Pro兩款掃描儀新品,分別面向消費級和工業級市場。公司作為行業芯片級3D掃描技術領導者,繼續為其新品提供基于自研多核異構三維重建芯片技術的軟硬件引擎。目前,公司已為創想三維多款行業標桿產品賦能,包括搭載公司AI激光雷達的K1 Max打印機,搭載公司自研芯片及創新光學設計方案的高精度3D掃描儀CR-Scan Otter、CR-Scan Raptor,以及今年發布的全新產品等。問:目前公司順德工廠的進度怎么樣了?答:2023年底,圍繞3D視覺傳感器及AI端側硬件產業,公司在佛山市順德區投資建設“3D視覺感知產業智能制造基地建設項目”。截至目前,順德基地一期已順利投產。順德基地通過對部分生產環節進行智能化、自動化改造升級,能夠有效優化產品結構和提升產品品質,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生產成本,有助于公司未來充分發揮成本優勢,提高整體經營效率。此外,順德基地具備一流的品質管控、自動化裝配、系統調試、代工代料和供應鏈整合能力,可為機器人等各類智能端側硬件領域的客戶提供靈活可靠的整機ODM/OEM服務。問:公司支付寶“碰一下”業務情況如何?答:關于支付寶“碰一下”業務情況,公司主要為客戶提供整機設備/產品支持,目前進展順利。未來,公司將繼續加強多元化市場布局,重點聚焦剛需下游市場進行業務突破,并關注行業內的新興領域與產品,積極探索其與公司技術相結合的應用場景,努力提升公司的業務表現和經營業績。問:公司作為3D視覺龍頭企業,怎么看待現如今人形機器人行業的發展?答:近年來,在多模態感知技術突破、仿生驅動系統升級與智能傳感設備迭代的多重推動下,具身智能機器人逐漸由實驗室走向商業應用場景,產業發展進入新篇章。這一進程不僅遵循技術演進規律,更呈現出技術迭代紅利釋放、應用場景擴張、政策支持精準發力的疊加效應。根據畢馬威預測,2024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20.3億美元,預計到2029年將達到132.5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約45.5%,未來市場前景廣闊。技術驅動方面,以神經擬態計算、自適應運動控制為代表的跨域技術融合,使具身智能機器人具備“環境感知-決策-執行”的閉環能力。其中,3D視覺感知作為機器人“類腦智能”的核心感知模塊,也在經歷向多模態融合感知的技術范式轉變,推動機器人交互能力向人類自然交互水平逼近。政策賦能方面,國家積極頒布相關政策助力行業快速發展。2023年以來,中央和地方紛紛出臺政策鼓勵機器人行業發展并逐漸向人形機器人的范疇聚攏。其中,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具身智能”和“智能機器人”納入國家戰略,并明確培育具身智能等未來產業。而在市場需求方面,勞動力結構變革與成本曲線將助推對具身智能機器人的直接需求。隨著未來勞動力供需的結構性變化、用工成本的不斷提升以及具身智能機器人規模化應用帶來的成本下降,各個場景對其需求將大幅提升。作為人形機器人智能感知系統的核心視覺技術方案供應商,公司構建了以動態環境建模與實時交互決策為核心的自研AI感知算法技術體系。該體系的雙向賦能效應顯著:一方面為人形機器人賦予環境自適應、智能感知等核心能力,另一方面依托機器人應用場景的持續迭代,推動3D視覺技術向多維感知和實時決策方向升級進化。基于自研AI感知算法技術體系,公司憑借在動態環境建模、實時交互決策等核心環節的技術和產品卡位優勢,有望深度融入頭部機器人企業的供應鏈體系,在國產替代和產業趨勢浪潮中持續受益。問:有機構說,各種機器人是AI應用的最合適的場景,請問目前公司各種機器人與AI結合情況如何?是否有相關具體項目(包括募投項目)?答:公司自成立起即專注于3D視覺感知技術研發,致力于讓所有終端都能更好地看懂世界。公司通過在人工智能時代打造“機器人與AI視覺產業中臺”,給包括機器人在內的各類AI端側硬件提供通用的3D視覺感知能力。近兩年,公司陸續打造出能夠理解和執行語音任務的大模型機械臂1.0和2.0。其中,2.0版大模型機械臂演示方案融合了公司自主研發的Gemini系列相機、Femto系列相機及自研AI算法,顯著提升了機械臂在識別、抓取和操作復雜物體時的精度和效率,實現精準定位物體和高效執行動作。此外,公司于今年4月發布定增預案,部分募集資金將投向AI視覺及多模態感知技術研發,主要包括多傳感器融合感知技術、傳感器邊緣計算技術、“手-眼-腦”融合技術等核心技術研發,可幫助機器人實現精確感知、空間建模、語義理解等能力。問:基于機器人的發展現狀,公司在機器人領域有什么樣的產品布局呢?答:機器人業務方向是公司近年及未來重點布局和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之一。近年來,公司憑借“研發+制造”一體化能力,構建了覆蓋深度相機(包括單目結構光、雙目結構光、iToF)、激光雷達等全技術路線D視覺傳感器體系,并同步推出了豐富且全面的機器人視覺感知產品矩陣。近兩年,公司陸續推出了Gemini 335、Gemini 336系列雙目3D相機及MS 600激光雷達等多款產品,均兼顧高可靠性、高性能、高性價比和易用性,可廣泛適用于人形機器人、AMR、巡檢機器人、機械臂等商業及工業應用場景,拓寬了各類機器人的視覺應用選擇。未來,公司將緊抓具身智能時代發展機遇,不斷完善機器人相關產品矩陣,為迎接具身智能時代的市場需求爆發做好充分準備。問:公司面向服務、工業、人形等類型的機器人業務進展如何?各家人形機器人視覺方案有什么區別嗎?答:依托全場景服務能力,公司在中國服務機器人領域已達成極高的市場占有率并積累了一批行業頭部客戶。截至目前,公司已與云跡科技、擎朗智能、普渡科技、高仙機器人、LionsBot等多家服務機器人客戶實現業務合作,覆蓋智能巡檢、酒店/樓宇配送、商用清潔、ROS教育等應用場景。在服務機器人產業智能化轉型進程中,公司持續通過場景數據反哺技術迭代,構建“客戶需求-場景驗證-技術升級”的正向循環生態。在服務機器人基本盤穩健增長的同時,公司也在積極培育機器人領域的第二增長曲線——工業機器人場景。工業機器人通過適配3D視覺傳感器,可以實現精準測距、智能避障、物體識別及環境建模等核心能力,從而高效執行分揀、搬運和排障等任務,極大地降低了對人力的依賴。目前公司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的業務戰略布局初見成效,產品/方案已應用于智能工廠、倉儲物流、智能巡檢等場景。在人形機器人領域,深度相機(結構光、iToF)、激光雷達、純視覺為目前主流的視覺感知方案選擇。公司與微軟合作的Femto系列iToF深度相機及Gemini 335和336系列深度相機均具備卓越的性能,性能對標國際巨頭,可滿足各類人形機器人在室內外復雜場景下執行視覺應用。目前,公司已就相關產品/方案與部分人形機器人客戶進行適配。未來,公司將持續關注行業內各項創新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亦密切關注與各細分行業頭部客戶的潛在合作機會,不斷提高在機器人等新興場景的市場占有率。問:公司目前供應鏈國產化情況如何?是否有部分零部件依靠進口?公司如何評估并提高供應鏈國產化率?答:經過多年技術攻堅與產業鏈垂直整合,公司已構建“全棧式技術研發能力+全領域技術路線D視覺感知技術體系,形成了覆蓋核心技術和供應鏈的自主可控體系。公司已實現了從底層芯片架構、核心算法開發、一體化光機引擎到上層應用方案的完整技術閉環,在關鍵供應鏈環節均可實現國產化適配,已形成技術壁壘與生態護城河,并成為全球少數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解決方案商。問:公司產品相關的供應鏈是否自主可控?能否詳細介紹一下全棧式全領域研發的具體含義?答:經過多年技術攻堅與產業鏈垂直整合,公司已構建“全棧式技術研發能力+全領域技術路線D視覺感知技術體系,形成覆蓋核心技術和供應鏈的自主可控體系。縱向技術穿透方面,公司通過自主研發的深度引擎數字芯片、專用感光模擬芯片及配套算法,實現了從底層芯片架構、核心算法開發、一體化光機引擎到上層應用方案的完整技術閉環,率先完成3D視覺感知產業鏈關鍵環節的自主可控,成為全球少數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解決方案商。橫向技術布局方面,公司具備不同技術路線(結構光、雙目、iToF、dToF等)相互融合和促進的研發創新能力,搭建了芯片、算法、光機等技術平臺化能力,通過多種技術交叉驗證實現性能突破,通過平臺化能力實現產品快速研發與量產,已基于不同技術路線推出了各類代表性產品/方案,核心技術參數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此外,公司建立了涵蓋芯片設計、工藝制造、光學模組、算法開發的全鏈條自主閉環,在關鍵供應鏈環節均可實現國產化適配,已形成技術壁壘與生態護城河。面向未來,公司將持續深化“芯片-算法-光機-系統”四位一體的技術縱深布局,構建覆蓋“基礎層-應用層-生態層”的立體化創新體系,鞏固在3D視覺感知領域的領軍者地位。問:公司的相關產品對標英特爾RealSense指標如何?能否在關鍵領域如人形機器人等實現國產替代?答:公司通過持續多年對3D視覺傳感核心技術的技術攻堅與垂直整合,已打造出自主可控的3D視覺感知系統體系,整體解決方案能力已達到3D視覺行業領先水平,部分指標完成了超越:如公司Gemini 330系列產品專為全場景設計,通過主被動融合技術(主動紅外+被動自然光)和濾光片(336系列)解決強光、反光、弱紋理問題,深度測量范圍可覆蓋0.10~20m+,滿足機器人近遠距及室內外的視覺感知需求;支持極速曝光,即使機器人在高速移動中也能夠穩定成像;在強光、反光/暗光等復雜環境下,仍能輸出清晰的深度圖像,抗強光干擾能力強,從而讓機器人具備更好的環境適應性。此外,公司Gemini 330系列產品集成英偉達 Isaac機器人平臺,提供 ROS/ROS2 SDK,開發效率高。公司通過開放生態構建,在強光環境穩定性、開發便捷性等關鍵維度建立了差異化優勢,憑借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和全場景適配能力,有望引領3D視覺感知技術發展。未來,面向人形/具身智能機器人、自主移動機器人(AMR等)等各類機器人領域的應用演進,公司將不斷優化產品/方案性能,通過研發多模態感知融合技術、建立模塊化產品矩陣等,加速實現國產化替代進程。感謝您對公司的關注與支持!
奧比中光(688322)主營業務:3D視覺感知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
奧比中光2025年一季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1.91億元,同比上升105.63%;歸母凈利潤2431.5萬元,同比上升184.48%;扣非凈利潤344.84萬元,同比上升108.38%;負債率10.13%,投資收益1053.85萬元,財務費用-139.52萬元,毛利率42.12%。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必一運動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融資融券數據顯示該股近3個月融資凈流入1.2億,融資余額增加;融券凈流出99.58萬,融券余額減少。
為證券之星據公開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網信算備240019號),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