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舞臺上跳舞的宇樹人形機器人,只不過是科普觀眾,讓我們看到科技的進步。實際上,除了很多機器人獨角獸企業涌現以外,各大車企也紛紛布局人形機器人、四足機器人領域,并且極具發展潛力。有望徹底超過美國,并且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有望再一次領跑世界。
馬斯克在發布在“We Robot”發布會上,強調特斯拉造車和造機器人存在高度的復用性。國內的車企也早已經發現了這一切。在中國進入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賽道的時候,機器人產業其實就已經發生了巨變。
像宇樹科技這樣的獨角獸企業蓬勃發展,車企也早已經深度布局。2023年,比亞迪戰略投資上海智元新創,邁入人形機器人賽道。
2024年底發布招募智能研究團隊人才,擴建工藝機器人、智能協作機器人、智能移動機器人、類人形機器人等產品團隊。
與此同時,奇瑞汽車在2024年5月份的CEO大會上,奇瑞展示了全新雙足機器人Mornine;小鵬汽車在2024年發布全新AI人形機器人Iron;蔚來汽車也宣布進入人形機器人領域……
Bsports必一體育
入榜世界500強的8家中國車企均已加入具身智能機器人賽道,更多的車企還在路上。相比美國在電動汽車領域的遲緩,中國車企在電動汽車技術的積累上,還有AI大模型的發展帶動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熱情發展機器人產業。
以前是互聯網企業率先做機器人,后來是機械行業做,然后專門的機器人公司,接著就是車企也來做。
華為發布盤古大模型5.0給機器人做算力和思維基座,那些為電動汽車配套的公司也就順手給機器人行業做了一些高度定制。
一方面車企做機器人有著天生的優勢,另一方面我們的產業鏈方面具備這樣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車企在做機器人時不僅能滿足自己的生產力提升要求,還能在新賽道保持領先技術。
美國的波士頓動力在電氣化機器人方面逐漸落后了,特斯拉以外的美國機器人企業還有很多,但是在產業集群和技術積累方面已經很難與我們相提并論了。
Bsports必一體育
人形機器人、機器狗、機器狼背后實際上減速器、傳感器、智能電機、電池技術、AI芯片、智能算法的比拼,面對幾十萬億美元的新市場,每個企業都鉚足了勁。
在充分競爭和優化之后,必定會有一些種子選手脫穎而出,在AI大模型被車企接入之后,在車企生存之戰之后,他們又將在新的賽道展示出迅猛的一面。
美國可能真的要傻眼了,在錯過電動汽車產業化的時刻,眼看著就要錯過機器人產業百花齊放的時刻。
當9.9萬元開發版本的人形機器人被上架到電商平臺,當不到1萬元的機器狗成為孩子的玩具,當時租20元不到的機械外骨骼被放在景區幫助游客登山的時候,一場巨大的技術普惠風暴早已經在中國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