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現場,共有27家人形機器人整機企業和30余家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亮相。人形機器人擁有極為豐富的應用場景,如工業場景、生產環節、家政服務領域等。在各方主體合力作用下,有望催化人形機器人成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之后的又一顛覆性產品。
對面的“蘇軾”眨眨眼,沉吟片刻,答道:“《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隨后,便搖晃著腦袋開始吟誦,還配以相應的手勢。
這是8月24日,在北京亦莊舉行的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現場,《工人日報》記者“采訪”機器人“蘇軾”的一幕。“蘇軾”是大連蒂艾斯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一款仿生人形機器人。在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上,這家公司推出的機器人“李白”吟誦《將進酒》的場景驚艷了觀眾。
8月21日至8月25日,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召開,共計169家企業攜600余件創新產品參展,首發新品60余款。其中格外引人關注的是,共有27家人形機器人整機企業和30余家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亮相。正如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徐曉蘭所說:“我國人形機器人產業正處于井噴前夜。”
“太像了,太像了!”在NOETIX Robotics公司展臺前,觀眾王女士連連驚呼。
該公司的仿生機器人Hobbs高度還原了人類的臉,不僅皮膚材料跟人臉非常接近,而且能通過瞳孔RGB攝像頭看到周圍,并在與人交互的同時做出相應的表情,包括大笑、微笑、憤怒、傷心、厭惡、輕蔑、吃驚、思考.
不僅外表更像人,人形機器人的行為也更像人了。在展館中,“太厲害了,太厲害了”的感嘆不絕于耳。
Bsports必一體育
“天工”送會徽無疑是本屆大會啟動儀式上讓人印象最深的一幕。身高173厘米、體重60千克的“天工1.2 MAX”用雙手抱起大會徽章,走上舞臺中央,將會徽準確地放到了啟動臺上,引來掌聲一片。由北京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研發的這款人形機器人能夠通過語音接收并響應指令,將指定物體抓取并置于指定位置。這背后是具身智能平臺訓練的視覺語言大模型,確保了對不同場景任務的理解能力。
銀河通用公司則把展臺上布置成了藥店,讓人形機器人用雙手完成藥品上架和取藥任務。據工作人員介紹,他們和美團共同打造的藥店服務機器人不久后就會落地。
在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博覽會的序廳,“人形機器人技術創新區”的簡介大屏這樣寫道:人形機器人是“人工智能+機器人”的產物,擁有聰慧的“大腦”、敏捷的“小腦”、靈活的“肢體”,是通用人工智能的理想載體。
如果堅持每年都來參加世界機器人大會,那么你會清晰地看到機器人是如何“進化”的。而“進化”的背后是什么?
“今年我們所有的產品都加了大模型。” 大連蒂艾斯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道出了升級的秘密。
事實上,正是在多模態大模型技術賦能下,人形機器人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和運動性能都大幅提升,執行復雜任務的成功率翻倍。
根據本屆大會發布的《人形機器人十大趨勢展望》,人形機器人多模態大模型將能夠通過融合語音、圖像文本、傳感信號、3D點云等多模態信息,為人形機器人的感認知和決策規劃提供更強的多模態理解、生成和關聯能力,提升在復雜場景任務中的泛化能力。
在科大訊飛展臺,人形機器人接到工作人員的指令后,到冰箱里取回一聽可樂。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其實是一項體現了人形機器人技術突破的復雜任務。
“去年它還只有小腦,今年我們給它裝上了大腦。”科大訊飛硬件中心產品經理張吉洋介紹,機器人需要先通過地圖檢索找到去往冰箱的路徑,然后用機械臂打開冰箱門,還要在多種物品中進行精準識別,“小腦”只負責運動控制和運動規劃,包括移動和抓取,其他都要靠“大腦”來感知和決策。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給出我國人形機器人發展“時間表”:到2025年,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初步建立,“大腦、小腦、肢體”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到2027年,人形機器人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綜合實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哇!還會投籃!”10歲的白旭冉盯著展臺上的大屏幕,張大的嘴一直沒合上。屏幕上是一個人形機器人在表演“十八般武藝”:打籃球、煎餅、煮咖啡、打掃
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徐曉蘭在世界機器人大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企業、政府、應用方等各方主體合力作用下,有望形成以應用需求為牽引、以構建新業態新模式為導向的人形機器人產業生態,有望催化人形機器人成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之后的又一顛覆性產品。
她還指出,人形機器人將擁有極為豐富的應用場景。在工業場景中,人形機器人適合在易燃易爆等危險作業環境中協同或代替人類工作;在生產環節,人形機器人可應用于礦井作業、電力巡檢、安防邊檢等場景,將人類從單調、危險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在家政服務領域,人形機器人既能陪老人聊天、陪小朋友玩耍,又能打理家務、照顧病人。
事實上,各地的人形機器人研發創新平臺正在發力。2023年底,北京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成立。今年5月,我國首個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在上海浦東揭牌。此次機器人大會的展館里,四川人型機器人創新中心、浙江人型機器人創新中心等紛紛亮相,成為一道新景觀。
據《人形機器人產業研究報告》預測,2024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約27.6億元;到2029年達到750億元,將占世界總量的32.7%,占比位居世界第一;到2035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000億元。
面對廣闊的市場空間,不少企業正在加快人形機器人落地。展區內,優必選工業版人形機器人Walker S走到一輛汽車旁,用手中的檢測儀檢測汽車輪胎制造是否達標。工作人員介紹,其檢測范圍可覆蓋車身360度和0.5米以下的低矮區域,實現毫米級檢測,目前這款機器人已經走進多家汽車工廠進行車間實訓。
科大訊飛機器人首席科學家季超認為,預計未來3年至5年,人形機器人將逐步走入行業應用。未來5年至10年,人形機器人將走進家庭。
“我們需要充分使用想象力來想象未來的世界。”在世界機器人大會的主論壇上,國際機器人聯合會主席Marina Bill提到,2019年全球安裝了6萬個機器人,其中以工業機器人為主,2022年這個數字達到了50萬,未來將超過幾百萬。(記者 蔣菡)
大興機場公務機樓是國內單體最大的商務航空專屬設施。包括30萬平方米公務機停機坪,5個飛機停放機庫和1個公務機專屬維修機庫,總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的機庫空間。
歷經舟車勞頓的中國金花鄭欽文面對有“種子炸彈”之稱的東道主選手阿尼西莫娃,2比1艱難逆轉對手,晉級美網第二輪。
8月25日到26日,天津市出現今年入汛以來最強降雨過程。25日7時至26日14時,全市降雨區平均降雨量85.6毫米,最大降雨量280.9毫米。
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圍繞物質、空間、生命、地球系統、信息與智能五大科學方向,聚焦新材料、空間探索、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等細分領域,已成為全球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密度最強的地區之一。
全國首個通用機器人母平臺“天工”發布,實現了全球首例全尺寸純電驅人形機器人的擬人奔跑。而這次亮相的,則是升級后的最新版本“天工1.2 MAX”,不僅長高了,變壯了,還更聰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