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機器人在生產線上的應用會非常多,尤其是在在制造業發展的中國,會越來越多地向智能型方向發展,智能型的趨勢可能就是終極的發展目標。”步科股份董事長、總經理唐咚日前做客《滬市匯·硬科硬客》第六期節目“工業機器人新演進”時表示,為什么各界對人形機器人關注如此之高,因為機器人只有具備了人類的結構,才能把人的全部智慧傳授給它。
當前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中,國產化率較高的是伺服系統,唐咚表示,目前國內外廠商在技術差距方面已經逐步縮減,國產廠商在中低端領域已經完全實現自主可控,高精度伺服市場也已經實現突破。
自1996年成立以來,從代理經銷到開發人機界面,到切入移動機器人低壓伺服,再到推出集成系列,唐咚總結,步科股份能持續突破,最重要的是不斷堅持自主創新。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
唐咚認為,對于工業機器人來講,新質生產力有三個方向:一是機器人趨勢,二是國產化,三是數字化。
國產工業機器人本體配套的核心零部件國產化占比是穩步提升的,高工機器人研究所(GGII)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核心零部件全部國產約達64%,核心零部件全部進口只占了6%,剩下30%是部分國產和部分進口,而在2015年,核心零部件全部國產只占了5%,這是上游零部件環節一個很大的進步。
唐咚表示,當前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中,國產化率較高的是伺服系統,目前國內外廠商在技術差距方面已經逐步縮減,國產廠商在中低端領域已經完全實現自主可控,高精度伺服市場也已經實現突破。
睿工業的數據統計,2018年-2023年,通用伺服的國產化率從30%提升至55%。
關于其他核心零部件,如精密減速器、力矩傳感器等領域,唐咚表示,國產主要制造商已經開始進行國產替代,不斷縮小與國際廠商的技術差距。
唐咚認為,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瑞士ABB、德國庫卡、日本發那科、日本安川電機),過去都是用進口部件,但從去年開始,步科股份與他們也開啟了全面的合作,未來“四大家族”的核心部件中,國產部件會占有相當大的比例。而工業移動機器人和協作機器人,核心部件一直以國產為主。
在與“四大家族”的合作中,唐咚認為最大的“卡點”在于快速研發定型的能力,以及高質量的保障體系。“需要建立高質量的產品研發和生產的標準。”唐咚如是稱。
“我們要能夠了解國際的標準是什么,按這個標準去設計去制造,這樣的話其實國外的品牌被替代是很容易的事,因為我們具備成本的優勢。”唐咚表示。
談及未來機器人在生產線上的應用,唐咚表示會非常多,“尤其是在制造業發展的中國,會越來越多地向智能型方面發展,智能型的趨勢可能就是終極的發展目標。”
2022年10月,特斯拉展示了Optimus機器人工程機,代表著人形機器人進入加速產業化階段。光大證券研報認為,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加速發展,人形機器人在“決策能力”上取得了快速的進步,人形機器人的智能化發展迅速。
根據Stratistics MRC的數據,2021年全球人形機器人的市場規模為15億美元,預計到2028年將達到264億美元,2021-2028年的復合年均增長率達50.5%。
“當前一個實際爆發和應用的機會,我還沒有太看到。”但唐咚表示,相較工業機器人,最本質的區別在于人形機器人有非常高的自由度,這意味人形具備處理更復雜更柔性的任務的能力。
唐咚認為,未來機器人發展方向是一種比較通用智能機器人,人形機器人也是通用智能機器人技術發展的方向,機器人都會通過學習來進行部署,要向人類學習,這必須具備人類的身體結構。
西南證券研報分析,當前,人形機器人行業面臨的核心問題是如何商業化落地,而提升人形機器人的通用性是人形機器人商業化落地的先決條件,因為非標的步科股份股份場景數量遠大于標準場景。
“具備人類的結構才能把人的全部智慧傳授給機器人,才能實現靈活的、自由度很高的、隨機應變的機器人的部署方式,這是一個未來的一個方向。但是顯然現在還沒有到達這個階段,正在一點一點地往智能方向走。”唐咚表示。
唐咚建議:“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緊跟智能機器人發展的步伐,對我們零部件廠商來講就是以客戶為中心,去提供客戶所需要的核心部件,直到有一天終于走成人形,我們的核心部件也都水到渠成。”
至于人形機器人未來的成本將是一個怎樣的價格區間,唐咚表示,因為類似產品現在還沒有量產,所以并不知道究竟能做到多少,但是2萬-3萬美元之間是必須要實現的。
“因為從終局來看需要有這樣的成本,才可能有這樣的普及。只要有一個目標在那,有個量在那。5年以后,現在的成本降低一半甚至更多,是完全有可能的。”唐咚補充道。
步科股份成立于1996年,2020年在上交所登陸科創板上市,該公司目前已經建立了完整的產品線,涵蓋從機器物聯網到人機交互、控制、驅動和執行等一系列產品,步科股份股份于機器人、醫療設備、物流設備等自動化設備行業。
開始創業時,步科股份是代理經銷國外的工業自動化產品,2001年該公司開始開發人機界面,這是第一個突破點。
必一運動
唐咚表示,在當時自動化行業很少有中國自己的品牌,步科股份讓中國的人機界面品牌成了主流品牌。
步科股份也是國內較早從事低壓伺服系統開發的公司,2016年該公司開始做低壓伺服,一開始是給醫療的客戶使用。步科股份低壓伺服上市后,在市場拓展的過程中發現了工業移動機器人這樣新興的市場,初期工業移動機器人也就是AGV和AMR。“步科自然也就切入到了移動機器人的低壓伺服領域。”唐咚表示,這是步科股份的第二個突破點。
此后,步科股份也研究了移動機器人等種機器人的發展趨勢,認為未來的發展就是要集成,未來機器人里邊有越來越多的電機,驅動器、減速、剎車全部都應該集成在一起,變得非常小,非常容易連接。這是步科股份的第三個突破點。
“于是步科股份率先推出了I系列,I就是Integrated集成系列,包括輪子、其他的電機,我們都把它集成在一起。”唐咚表示。
“一直以來,該公司都以智能制造為戰略發展方向,不斷夯實機器人、工業自動化與工廠數字化領域的核心技術。”唐咚總結,步科股份能持續突破,最重要的是不斷堅持自主創新。
2023年,步科股份進一步對戰略進行梳理和升級,明確了“1+N”的發展戰略,以機器人作為切入點,去進入N個其他的行業。
唐咚解釋,“1”就是我們的機器人行業,這個“1”既是要做第一的“1”,也是一以貫之的“一”。“N”就是通過機器人衍生出來的一些戰略行業。
“1+N,要從機器人作為切入點,然后去進入N個其他的行業,讓機器人延伸到行業中間去,為工業客戶提供智能制造方面的低成本、高質量的解決方案。”唐咚表示,在“1+N”戰略牽引下,步科股份將不斷鞏固在機器人部件領域的競爭優勢和市場份額,聚焦包括機器人、醫療影像等行業,同時深入拓展新能源制造、物流、機床附件等行業。同時,緊抓海外市場發展的窗口期,加大海外銷售投入,助力公司在國內外市場實現有效增長。(央廣資本眼)
唐咚表示,目前國內外廠商在技術差距方面已經逐步縮減,國產廠商在中低端領域已經完全實現自主可控,高精度伺服市場也已經實現突破。